校园版《牡丹亭》祝寿叶嘉莹(2018)
青春版牡丹亭 游园 (2017)
表演美学观念、表演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观念和论争、重要的流派和人物都是戏剧表演要关注的问题,其中,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时空统一性、主体、工具和作品的高度融合、当众表演的动作艺术以及艺术完整性的体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构成主要体现在戏剧语言的美感和中国戏曲语言之美之上,题材上除了悲剧、喜剧和正剧各自的美学特征、艺术内涵及其代表作家的作品之外,叙事部分重点放在文本的叙事艺术上。文学文本是基础叙事,它同排演合成的整体叙事存在于戏剧的形态之中,也是戏剧研究的核心议题。在阐释戏剧叙事的过程中,既介绍叙事形态,也借鉴西方叙事学和考察不同的叙事观念和形态的美学渊源,围绕西方传统戏剧结构、中国古典戏曲的结构美学、戏剧结构的嬗变与创新介绍分析戏剧的传统结构和现代结构。(黄莎莉试读2020. 7.8)
表演艺术的审美包含了演员创造角色、角色面对观众两个部分,研究表演美学呈现在舞台上,观众和演员的空间是舞台和剧场,演员演出的空间也是观众体验的审美空间。对表演艺术美感的把握跟时间和生命联系在一起。演出空间中产生的艺术、创造美和意蕴是任何现代科技手段都无法复制或重现的。表演艺术是一个动态审美创造过程,表演艺术的创造旨归在于主体对对象的直觉和形象的把握并予以审美完形,最终完成审美符号的系统创造。这一系统化的审美完形和审美符号的创造最终所要完成的是表演艺术审美意象的完形和在场的呈现。用中国传统美学核心概念“意象”来说明表演艺术的本质,是为了区别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回归中国美学关于“美的主体”的论述。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艺术形象在表演艺术中就是演员审美活动的产物。焦菊隐将其称之为存在于演员审美感知中的意象成为"心象".这个意象不同于物的感觉形象和表象包含了体验和想象的审美意象。导演李六乙版《哈姆雷特》中饰演哈姆雷特的胡军表示:“濮哥跟我都是哈姆雷特的接班人。在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1990》中我饰演掘墓人,现在我饰演哈姆雷特,濮哥饰演国王,这就像一个轮回,特别有意思。这是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戏剧演员,出演哈姆雷特这个角色是荣耀,也是非常高的职业生涯目标,濮哥已经达到了,我正在路上。”表演艺术的美学生命的延续主要依托于舞台,其美学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时空统一性。即戏剧艺术因兼具空间造型的美感与时间艺术流动的特征成为时空统一的艺术。表演艺术是演员形体和造型编织在生命和时间里的活动的图像,舞台演出中演员的身体是时间中的空间和空间中的时间,演员在一个空间中,在演员身上获得一种生动自觉相对应的动作。时空统一性的美学本质使得表演艺术有着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美的价值。演员的声音还能超越时空创作一种想象的审美时空,演员既是艺术品同时又是艺术品的创造者。2)主体、工具和作品高度统一。表演艺术是创作主体、创作工具、艺术作品的高度统一于演员的艺术,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特征,唯有表演艺术达到了“三位一体”的高度融合,即演员面对观众利用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艺术创造,也是演员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节奏意志表情语言等有选择地赋予角色,从而在自己身体上创造出一个有别于“自我”的“他者”(角色),这个“他者”的角色正是表演美学本体中的审美意象的来源,观众因为喜爱美的艺术形象也就格外喜爱塑造美的形象的艺术家。3)演员当众表演的艺术。表演艺术的艺术是为了影响和感染观众,其审美创造的完整性必须体现在演员创造和观众欣赏这一过程之中,这种观演关系是构成戏剧最基本的部分。即戏剧表演必须要有演员和观众同时在场才能产生戏剧交流,戏剧事件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和固定的一段时间之内,交流的话题是关于一个虚构的世界中的事件,由演员扮演角色进行,审美实践参与者不仅要关心故事的信息也要关注传达信息的形式。演员角色观众形成表演的三角关系,演员在观众面前扮演角色,演员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的媒介,通过形体动作表情声音语言以及一切自然的身体条件向观众展示创作呈现艺术形象的一切符号和信息。表演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开始与演员的创造完成于观众的欣赏,其共同美的核心是“意象”,即演员心中的审美意象、演出空间呈现的角色形象和观众看演出时的美的意象。这三种意象很难绝对统一,往往存在差异性。4)表演艺术是动作的艺术。表演艺术的实质是动作,舞台行为和语言对话都是舞台动作的构成。即通过演员一些列的动作(语言、表情、行为、情绪等)来扮演角色,借助演员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演艺术的动作呈现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两种形态;着眼于寻找和探索动作的过程而非呈现结果;舞台动作必须符合自然合理和准确的原则,演员作为体现表演艺术美的本质具有生命的人,其内在的生命、感情、情绪、思想以及外在肢体、动作、表情、语言、行为等成为表演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构成,表演艺术美学的生成就是依靠演员丰富的内在体验和外部动作,进而获得情感和形式的完美表达,获得表演艺术的的魅力、张力和感染力。其中,舞台动作也是审美的组成部分,具有美的形式和内涵。此版《哈姆雷特》是李健鸣专门为李六乙的这部新作重译的新译本。新译本并不拘泥于文学的演绎,或一味的以传统意义的“美”来表现莎士比亚的诗句。我们尝试寻找一种当代舞台语言的节奏,来表达莎剧中高度提炼的语言,创作出让演员在台上说得响亮的台词,和能传递台词含意、力道和动作性,表达人物立体的深度和戏剧张力的译文。这是翻译李健鸣老师,导演李六乙和演员们在排练中不断挖掘、分析、推翻、再创造而打磨出来的。演员创造角色首先要区分表演和扮演的异同,真正的表演艺术带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于主体创造生成的美的意象世界,一个充满情趣和意蕴的世界,需要艺术家高尚的心灵和人格作为保障。表演是一种有着完善审美生成过程的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意象的艺术行为,这种创作需要准确严格的科学训练。作为艺术的表演其本质是审美的,艺术的,严肃的,也是神圣的。其次,自我和角色的双重性。舞台行为具有双重性,演员被消耗的感情与生活的感情不同,前者带有艺术或美学的性质。审美意象从演员深刻的情绪生活和审美记忆中生发出来,携带演员本人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光芒。在表演艺术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审美真正超主客二分的自我和对象的界限,实现了审美意象的圆融和统一的转态,达到心物不二的审美境界,即角色因我而获得生命,我因角色而找到真我的至高境界。演员个人的仪表、情感、思想、阅历、经验、修养、人格和学识都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储备,决定表演艺术创造者的审美心胸。
李六乙X胡军X卢芳X濮存版《哈姆雷特》(2018)表演艺术是感觉和体验的艺术,在塑造同一个角色时不同的演员会有不同理解,也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悟,导致不同的审美效果。演员对表演的控制力是判断艺术家的水平的标准之一,艺术表演的感受和交流是其中的关键。焦菊隐的“心象”与狄德罗的“理想范本”有本质的区别,也与主张“情感”的体验派也不同。他认为除了原始的情感之外,要依照舞台的法则更高更真实地完成对角色的塑造,表演艺术要体现鲜明性、剧场性、技巧性的特征。因为表演艺术是审美意象的创造,审美意象是情感和想象相互交融而成,目的是创造情理交融和形神兼备的角色形象。
1990年大导林兆华先生的《1990·哈姆雷特》是49年以后中国戏剧舞台上真正意义上的《哈姆雷特》,他使中国的戏剧添生了国际的意义和价值。一、戏剧语言的构成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语言是构成戏剧文学作品的材料,也是剧本的基本裁体。对戏剧而言,语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戏剧中“语言”是展示故事、思想和精神的媒介。在戏剧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戏剧史的主要构成就是戏剧文学,戏剧文本提供了认识和了解戏剧史直观重要的根据。古代诗剧兼具抒情性的主观抒情性和史诗的客观叙述性的特点,近现代戏剧似乎兼具小说的描绘性、通俗性、口语化的特点,同时浸染着诗的品格与精神。叙述体戏剧因其叙事方式转变,语言的构成和风格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戏剧文学中可以看到戏剧语言主要由角色的语言(台词、独白和对话)和剧本的提示语言构成。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是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剧作中的台词主要以诗体唱词为主,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本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就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演员的独白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称为内心独白,用以表达角色内心感受的语言。最著名的独白就是《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失去了行动的意义。”面对现实的困境与人生重大的哲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都通过人物的独白来显现,这段话就是表达哈姆雷特关于生死的的思考。独白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具体而细致地表现出来。独白最能展现演员综合表演的才华和素质,独白是诗人赠予演员最珍贵的礼物。独白中的演员在内心回顾此前发生的事情,深思自己和其他人物的冲突,审视自己对某种理念、未来世界的畅想,如哈姆雷特式的天问和屈原的雷电颂,对世界真相的想象和追问。剧作家把戏剧的时空借由独白整个交给演员,其思想借由角色的独白得以传达,观众的心灵也因长篇的诗句而提升,演员的思想情感形体声音个性和气质都会在这一刻得到全部的释放和爆发。独白是保持内心生活和外在行动紧密联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尤其是作为本质上是诗的戏剧——史诗和抒情诗的结合,借由独白展现诗的抒情性特征和主体的内心思考、内心生活借由独白的吐露直接帮助舞台动作的发展和戏剧情节的推进满足并实现叙事功能。
2018年11月28日,由胡军、濮存昕、卢芳、荆浩领衔主演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拉开世界首演的大幕,并连演八场。李六乙担任导演和灯光设计,瑞士籍德国设计师迈克尔·西蒙(Michael Simon)担任舞美设计,香港殿堂级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张叔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胡军倾情演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濮存昕、卢芳、荆浩、苗驰、李士龙、强巴才丹、井溪、富鹏栩、九九等联袂为观众诠释这部世界著名经典作品。对白是话剧道白的主要形式,常用来显示人物之间的冲突或交流,在戏剧中有着特殊的美学作用。首先,用以对话的台词是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因而精彩的对白可以刻画出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而精彩的对白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其次,台词作为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刻画人物性格,《茶馆》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老舍写出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性格化语言。文本的对话体现在舞台上就是人与人的语言动作的相互交流和碰撞。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表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揭示出复杂的现实处境所带来的考验和挣扎。台词要具备动作性的特征,其动作性体现在人物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内心动作合格冲突、欲望意志并逐步外化出肢体动作。戏剧语言还有一种形式是旁白,它可以获得一种形象的意义,类似于剧中一个不在场的角色参与剧情,来源于古希腊悲剧合唱队的演化。在现代悲剧中,借旁白得以发展和延续,保留了合唱队的“神”。舞台提示也是戏剧语言的一种,它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人物等特殊历史阶段、时空环境、特殊处境以及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作整体性的介绍,有时跟小说的叙事类似。
卷福版话剧《哈姆雷特》(2015)
传统戏剧是诗的艺术,戏剧理论的研究属于诗学的范畴,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就是西方第一部研究戏剧艺术和美学的理论专著。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把神话、历史、现实和思想等转化为语言。戏剧在古代就是以诗的语言形式出现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颂词表现英雄人物即便受制于命运也不失其良知的道德勇气和责任。古希腊悲剧诗人以原始朴素的智慧描绘神与英雄的故事,以诗的形式和语言缔造古典悲剧的典范,彰显戏剧诗的文本之美。戏剧诗是古代继抒情诗和史诗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戏剧是史诗与抒情诗的原则经过相互转化的统一,兼具史诗的客观叙事性和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借助戏剧人物丰富而又强烈的内心和台词讲述蕴含深刻哲理的思想。希腊古典悲剧构成的材料是语言,而且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诗的语言。罗马屋大维执政时期的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指出史诗应该像荷马一样善于布局和裁剪,语言必须要有所借鉴和继承,语言新颖却不过于新奇,评判其标准是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莎士比亚的年代,其戏剧就是诗,诗的字里行间跳跃着他深沉的灵魂和卓越的想象以及蓬勃的创造力。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形式和本质焕发着青春的诗意以及人文主义的理性,感动着无数后来者走进戏剧的殿堂,从李尔王到马伏里奥,从哈姆雷特到福斯塔夫,都是一幕幕戏剧史上的经典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兰西学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成果,把人的理性提高到首要的位置,语言的规范化和诗歌的格律化成为标准。当今世界主流戏剧在面对经典艺术时,艺术家极端自我的主体性,在舞台上主要表现为对“经典”的“解构”、“重组”、“颠覆”。主观自我的这些重新“构作”颠覆,成为了“不能确信自己的目标”的灵魂绝望,这种绝望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形式。回到古典,回到苏格拉底回到柏拉图回到古代希腊文明质朴的文化精神。⋯莎士比亚回到了古典,创造了一个痛苦的灵魂引领者。哈姆雷特的悲剧,主要于“灵魂的失序”。一个灵魂痛苦而思想的人…构建了西方精神文化思想史。布瓦洛在其《诗的艺术》中对诗歌语言与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直到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广泛蔓延,文学戏剧继承了那个时期的风雅和优美,当规则被视为普遍和唯一的真理时,当想象力和艺术冲动被排斥在心灵之外时,这个时代就走向了终结,浪漫主义戏剧的时代来临了。雨果在其著作中曾经谈到过浪漫主义戏剧的语体风格,保持一种总体诗意之外出现了灵活的韵文,使得戏剧获得了与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自由和明朗,也更接近自然的语言形态,适合悲剧和喜剧,帮助戏剧完成从崇高到滑稽,从悲怆到喜悦的转变。其中,韵文擅长使用延长句子的跨行句,不用含糊的倒装句,这种形式更适合演出,断句和停顿便于更好体现戏剧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波动和变化。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创造者,诗学的主人,他发展了诗的可能性,从诗的规范和限制里获得了一种高度的自由。散文在其戏剧语言里出现获得了恰到好处的效果,并未因使用散文语言令作品而变得平庸。富有诗意的散文逐渐被广泛认可和运用,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文体形式。真正的诗的艺术(戏剧语言)要把现实生活中具有特征和个性提升到艺术的普遍性和理想性,让历史穿越时空而复活,让现实借助舞台而清晰。复活的历史和清晰的现实相对照,从而引发出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悲与喜、崇高与渺小、高尚与卑微的思考呈现诗意的价值和品格。现代戏剧依然兼具史诗的理性庄严和抒情诗的感性深情,继承了古代戏剧诗的精神内核。到了20世纪末,戏剧呈现多元化的形态特征,与传统的固定文本相对,有实验性很强的反传统文本、即兴文本和无言辞戏剧,甚至有些戏剧取消了对话,作为文学的文本的重要性遇到挑战,如荒诞剧、未来主义戏剧和超现实主义戏剧等,文本的作用被降至仅仅提供一些特定情境,凭借演员的现场即兴表演完成演出,导演成为舞台演出的作者。更为极端的是完全摆脱语言的舞台实验,最具代表性的罗伯特·威尔逊的实验戏剧《聋人一瞥》(1990),舞台意象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和哲理。皇莎自2016年启动“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以来,已在2015年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呈现《亨利五世》的新译本;2017年新译本《李尔王》由李六乙导演、濮存昕主演,并在国家大剧院首演;2018年8月由濮存昕主演的《暴风雨》由国家大剧院制作并首演;同年10月喜剧《第十二夜》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上演。希望我们对莎剧戏剧翻译的新探索,能创作出适合戏剧化呈现、便于演员演绎、使之能普及观众的欣赏,让莎士比亚在中国变得更好亲近。——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语言艺术是剧作家才华的试金石,戏剧家就是语言艺术的大师,并都在戏剧之外有文学创作和艺术成就。莎士比亚除了创作的悲喜剧之外还写了一部十四行诗和两部长诗;歌德在戏剧创作之外以四部诗集登上了法国浪漫主义诗坛;契科夫除剧作《樱桃园》《三姐妹》等剧作之外,也是小说世界的巨匠;贝克特除了荒诞剧《等待戈多》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正是基于对语言艺术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才锤炼出具有价值和活力的戏剧语言。老舍的《茶馆》是话剧经典剧目,除此之外老舍还在小说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在其剧作中,语言的口语化充满生机活力,俗语的运用恰到好处,还有性格化、幽默化和哲理性都开创了戏剧语言的民族化独特语言范式。他还在戏剧中运用方言,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语汇和方言增强喜剧效果,但要避免语言的局限性。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要比借用的高明,将人人领会的俗语加以雕琢可以创造出精彩的戏剧语言。此外,戏剧语言不仅仅指文字,没有文字和台词的戏剧演出也存在语言,就是肢体和动作语言,包括哑剧、舞剧、杂技剧等,所有这些语言形态共同构成了充满意味的戏剧语言的符号系统。老舍的《茶馆》剧照(2018)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具有崇高的地位。话剧《老舍五则》用老舍短篇小说改编,一方面丰富了当下的话剧创作,启示我们如何去进一步发现老舍作品的深厚魅力,同时也提醒我们更进一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中国戏曲语言以唱词为主,辅以宾白。唱词是具有戏剧特性的诗,而也是一种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形式的诗剧,宾白具有戏剧性的散文或对子骈语等。明清传奇戏曲的语言风格经历了由俗到雅,由雅去俗,由俗返雅,变雅为俗的变迁。这样的变迁反映了两种审美趣味,即文人的审美趣味和平民审美趣味之间的对立交融,也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俗与雅之间的冲突和调和。戏曲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贵在浅显和洁净,但不降低语言的美学意蕴,做到意深词浅,简洁干净和鲜明精炼,朗朗上口。剧作家通过语言写出艺术形象活泼的性格和心性是衡量作者艺术水平和语言修养的标尺。(未完,待续。。。)
胡歌读哈姆雷特 片断(2018)
购买生活画店《荷花》系列作品请扫二维码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咨询)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